文/罗志华
5月6日,郑州市民李先生晒出一张中药单引发热议。李先生称其在郑州市某医院开30服中药,合计23740.42元,每服中药需要约800元。因为对药价存疑,李先生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反馈问题,“回复是明码标价”。(5月8日《华西都市报》)
【资料图】
是否明码标价,是判断商家是否存在价格欺诈的关键指标之一。但医院不是普通商家,药品不是普通商品,开药更不是医患之间的市场行为,且用什么药和怎么用药,全由医生根据病情作决定,患者没有发言权。可见,明码标价能够成为普通商品的交易原则,但不能成为证明处方合理的依据。
倘若开药只要求做到明码标价,医院和药店很容易变成药品大卖场,医疗将失去了基本的安全保障。且由于昂贵药品很多,患者或将难以承担药费。对症用药是医疗最起码的要求,2.3万元中药处方,问题不在是否明码标价,而在诊疗是否恰当、处方是否合理。
此外,开出如此昂贵的中药处方,有利用中医药保护政策之嫌。2017年4月,原国家卫计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》,拉开了我国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的大幕。为了保护中药,取消药品加成明确中药饮片除外。这就意味着,此后公立医院还可通过中药饮片加成获取利润。这个2.3万元的中药处方是否藏着牟利的猫腻,值得深究。
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正确,有时比问题本身更值得关注。只要监督方式正确和机制健全,即使面对大处方或价格欺诈等问题,也能迎刃而解。但在这起事件当中,本该质疑诊疗的适当性和处方的合理性,却以价格的透明性来作答。监督的方向有问题,监督的效果就无从谈起。
监督价格和产品质量,是市场监督部门的职责。医生给李先生开的中成药是否存在以次充好和价格欺诈等现象,市场监督部门有责任审查价格,向投诉者告知是否“明码标价”。除此之外,还应该认识到并告知投诉者,此事的质疑焦点在处方的合理性等医疗技术方面,进而引导投诉者通过其他渠道反映情况。
在这件事上,卫健部门和医院更不应该仅看到中药的价格与质量问题,甚至认为医院只要根据相关价格标准执行,就没有责任。要知道,医院不是市场,医疗不是交易,“明码标价”不能成为大处方的“遮羞布”。卫健部门和医院应该从管理和技术层面入手,对这张处方和相关医疗行为进行审查。
总之,这张处方是否合理,有没有违规,不能仅看价格标签,而是要深入诊疗细节,展开回顾性监督。不同的部门要强化联系和沟通,行政监督、技术监督、群众监督、内部管理等也应该形成合力,通过医疗合理性评估、处方点评、医保基金审核等方式,看看这张处方是否符合管理和技术规范,背后是否存在借大处方牟利等问题。(羊城晚报时评投稿邮箱:wbsp@ycwb.com)
(更多新闻资讯,请关注羊城派 pai.ycwb.com)
来源 | 羊城晚报▪羊城派
责编 | 张齐 李妹妍
上一篇: 《Nature Energy》刊发隆基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最新进展 世界快播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X 关闭
2022年中国家电行业一季度报告:国内累计销售额1540亿元
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971例、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1355例
南方强降雨再起 北方周末暖热回归
南方地区将有明显降水过程 黄海南部海域有大雾
吴谢宇弑母案二审因“不可抗拒原因”中止审理
X 关闭
240余万吨!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圆满完成民生供暖煤供应工作
厨电行业逆势增长 集成洗碗机是集成灶行业的下一个风口吗?
梦天家居2021年度净利润1.83亿元 同比增长7.04%
亚振家居发布2021年年度亏损公告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.53%
盾安环境9.71%股份转让悬而未决 一致行动人抛出减持计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