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走进某知名餐厅,因没有智能手机不能扫码,最终只能饿着肚子离开,这是一对80多岁老夫妻的真实遭遇。事后,记者询问多名店员发现,该餐厅不提供纸质菜单,扫码点餐是“唯一渠道”。
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扫码点餐成为时下流行的消费方式。和传统点餐方式相比,扫码点餐更方便、更快捷。但不少商家要求消费者必须先关注公众号才能下单点菜,这种操作方式引发不少消费者的吐槽:
平心而论,“扫一扫”自助服务的初衷是提高效率、避免漏单,但问题在于,明明是多了一种选择,却被某些商家搞成了“单选动作”。填写信息才能点菜,授权同意才能付款,扫码之后页面来回跳转……连年轻人都得鼓捣半天,更不用提“技术弱势”的老人了。如此,究竟是在提供便利,还是强加门槛?
扫码充其量就是个服务工具,使用权理应在顾客手中。但从现实来看,随着这项应用普及程度越来越高,很多商家已然忘了服务本位。特别是眼下私域流量池概念正火,某些餐饮企业热衷追求“互联网+”。仅靠扫码这一环节,几乎就可以实现无成本求关注、拉会员、搞推送,甚至肆无忌惮地“监视”消费者。此前不就有顾客扫码消费后,在某平台发布了匿名差评,结果店员在系统中稍一比对便找到了其个人信息,要求“联系沟通”。
“技术进步应当让消费者享受发展红利,而不是成为经营者商业欺凌的工具。”针对此类乱象,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排查,各地消协公开劝喻,可多重举措之下其仍屡禁难绝,说到底还是违规成本太低、震慑力度不够。纵观近些年典型案件,往往在出现明显过度索权、侵犯隐私行为时才会受处罚,且罚款数额也多在几万元左右。而面对日常生活中要求扫码、自助下单等情形,消费者仅仅是“有权拒绝”,只要不主动维权就基本等同于“默认规则”。如果日常监督仍不够强化,商家要如何才能恪守“边界感”?
经营主体林林总总,消费场景层出不穷,越是技术飞速迭代、越是新模式不断涌现,就越要守住法律法规、公序良俗的底线。为那些可能“掉队”的人兜底,在任何时代都是经营者不可忘记的商业伦理。
不扫就吃不上饭
你遇到过吗?
来源:北京日报、北京交通广播
责编:符亚丽
编审:李星
终审:周健军
上一篇: 880.89公斤!山东小麦单产再创新纪录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X 关闭
2022年中国家电行业一季度报告:国内累计销售额1540亿元
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971例、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1355例
南方强降雨再起 北方周末暖热回归
南方地区将有明显降水过程 黄海南部海域有大雾
吴谢宇弑母案二审因“不可抗拒原因”中止审理
X 关闭
240余万吨!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圆满完成民生供暖煤供应工作
厨电行业逆势增长 集成洗碗机是集成灶行业的下一个风口吗?
梦天家居2021年度净利润1.83亿元 同比增长7.04%
亚振家居发布2021年年度亏损公告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.53%
盾安环境9.71%股份转让悬而未决 一致行动人抛出减持计划